甘谷一中2017年高考战报
一、连续五年突破千人大关。二本上线1241人,占全县上线总人数的48.2%。
二、精尖学生领跑全县。全县600分以上共16人,我校占15人。
三、一本上线实现新突破。今年上线605人,占总上线人数的49%。
四、应届生上线优势明显。上线595人,理科上线率76.1%。
甘谷一中2016年高考参考人数1794;理工参考人数1571人,文史参考人数223,其中:
理工一本上线人数526人,理工二本517人,上线率高达66.39%;
文史一本上线人数33人、文史二本86人,上线率达53.36%;
合计上线人数:1162人;上线率:64.77%。
1、甘谷一中总上线人数连续三年突破千人大关,达到1169人,占全县总上线人数的49℅。5、应届上线665人,上线率78℅。其中一本上线419人,上线率50℅。
百年名校甘谷第一中学
历史
始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
1942年由初级中学改为完全中学
1944年隶属于省教育厅,更名为“甘肃省立甘谷中学”
1949年8月甘谷解放,命名为“甘肃省甘谷中学”
1956年从城内南街旧址迁往南关新址
1980年由省教育厅定为全省重点中学,更名为“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
校训
敦行修业 尚志立品
出自于甘谷县历史名人巩建峰在清雍正四年任云南省提督学政时草拟的《滇南课士条约》:敦行潜修,尚志立品。2006年,经社会各界人士推荐、综评、修改后作为校训。
甘谷一中校训的基本意思是:在重视实践的前提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高远的志向,努力完善自己的品德修养,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校风 学风 教风
校风:诚信 文明 勤学 守纪
学风:笃学 善思 自强 求新
教风:高尚的师表风范 严谨的治学态度 求实的工作作风 无私的奉献精神
学术研究
第一阶段(1925——1949)解放前的教育。学校以初中教育为主,1942年始设高中。
第二阶段(1949—1956)振兴发展期。当时学校设三个校区:东分校(模范)、西分校(西关)、校本部(文庙)。南关现址于1954年筹建,1956年迁入。1950年—1965年学校共毕业866人,714人被高校录取,这是甘谷一中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期。
第三阶段(1957—1961)严峻考验期。反右倾,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学校教师因运动严重减员,是第一个低潮期。
第四阶段(1962—1966)第二个高潮期。教育部中小学工作条例和各科教学大纲颁布。高考升学率1963年83%(毕业23人,考入高校19人,全省第二),1964、1965年70%。
第五阶段(1966—1976)十年动乱期。
第六阶段(1977—今)高考制度恢后的长期稳定期。
文化传统
学校每年都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及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心理咨询以及营造青年林、新生入学军训等活动。
一中位于甘谷县大像山镇南街,坐落于县城八景之一的天门春晓之天门山下,校园内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宿办楼等建筑物坐落有序,草坪绿化地、长廊、教师停车位、学生停车位设置美观,另有师生餐厅、锅炉房等设施齐全,大操场、篮球场、乒乓球案子、羽毛球场地位置合理,风景优美、绿色遍地,树木茂密、花香锦簇,是全县初三毕业的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地。
校园一角 |
新建体育场 |